|
|
|
|
|
您当前的位置:本地通首页 > 本地历史 > 时代精英人物

时代精英人物

关键词:建平,建平县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
  • 相关机构: 建平在线网站
  • 电 话:
  • 网 址:http://www.jpbbs.cn
  • 感谢 XQ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
  • 点击率:15636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

        时 代 精 英 人 物
 

  【大革命时期】陈镜湖 韩麟符 白海风 

 

  【抗日战争时期】高体乾 李钟奇 乌庆霖 周治国 张耀华

  【现代】方永刚

陈镜湖烈士简介

  陈镜湖 字印潭,号小秋,党内化名李铁然。1901年10月25日生于建平县哈巴沁村(今富山镇富山村)。191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建平高等学校,因文章写得好,被誉为“铁杆文章”。1918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一中,1919年组织参加学生救国团,积极投身到五四爱国运动中,并与于方舟、韩麟符等加入了李大钊领导的“新生社”,后与韩麟符等同学成立了“向明学会”,创办了《向明》半月刊,1922年8月考入南开大学,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1月20日,陈镜湖作为直隶省代表出席国民党一大,在此结识了孙中山,后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受共产党的派遣到西北军宋哲元部任支队长从事党的工作。10月,任热河民军司令、骑兵旅长等职。12月,孙中山北上路经天津,陈镜湖几次拜访孙中山先生,面谈革命与打倒军阀问题,孙中山抵达北京后,陈镜湖作为孙中山北上特派宣传员回热河宣传《北上宣言》。1925年初任中共热河工委负责人。同年冬,“内蒙古农工兵大同盟”成立,陈镜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嗣后,“内蒙古特别民军”成立,陈镜湖任第二纵队司令,与军阀张作霖、阎锡山作战。为扩大民军队伍,陈镜湖曾回建平组织武装力量,在建平街驻防两个多月,招收骑兵三四十人,撤离时路过叶柏寿,都没顾上回家看看,只托人给家捎个口信。1926年随冯玉祥军西撤,深得冯的器重,赞誉他“少年英俊”,被任命为蒲城县县长,任期创办蒲城县立国民师范学校,亲任校长,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1926年9月17日,参加了著名的“五原誓师”。1927年冯玉祥“礼送”共产党出境,他回到平津继续从事党的工作,同年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1930年由于北方党组织遭到破坏,他与刘刚到苏联找到共产国际,接上组织关系,回国后化名李铁然,担任中共内蒙古特委的领导工作。1931年10月任中共内蒙古特委书记,先后向中央写了《内蒙党报告》、《内蒙古特委书记李铁然报告书》等一系列报告。


   九一八事变后他领导了热察绥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1933年春,陈镜湖奉党的指示,到张家口以抗日同盟军参议的身份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察省抗日同盟军的筹备工作,同年5月12日在去张北点验抗日武装途中,遭反动民团伏击牺牲,时年32岁。
陈镜湖同志牺牲后,遗体葬于张家口(后被其家人运回建平),北平交通站负责人魏永坚(即惠世和)从北平到张家口亲临陈墓致祭,并将陈镜湖牺牲情况报告给前委书记柯庆施和党中央。抗日同盟军将侵占察东四县的日寇打败后,为纪念在战役中的死难军民,于1933年8月1日,在张家口建立了“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和“全国军民抗日死难烈士祠”,将阵亡官兵的官职、姓名均刻于纪念塔的石碑上,陈镜湖名列其中。

   1922年陈镜湖(左)与同学杜景澍(杜真生)合影,并题词铭志:
“……于民国十一年八月二十日上午乃在直一中学最后一日及南开大学头一日之形态,内寓二意焉:(其一)一在前一在后,同在一舟共登彼岸,世之所谓同舟共济即此意也。(其二)人当自强,不畏波涛之汹涌,二人摇橹具有向上之气概,堂堂仪容勇往直前,世之所谓乘长风破万里浪其斯之谓欤。书于此以志”。


   陈镜湖同志披肝沥胆,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人民的革命事业。然而烈士的英名在历史的尘埃中却整整湮没了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50年中,其家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直到1981年,同乡在火车上看到王逸伦同志的革命回忆录《路漫漫》(《百柳》杂志1981年6期)中多处提到陈镜湖的名字,并转告其家人,县政协首先发起了追寻陈镜湖烈士遗迹的倡议,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经过党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烈士的光辉业绩终于昭然于世……1983年1月7日,辽宁省人民政府正式追认陈镜湖同志为革命烈士,建平县人民政府将其安葬于建平北山烈士陵园。

 

韩 麟 符

  1900 年生于赤峰县哈拉木头村。曾就读于建平新邱小学, 1916 年考入天津直隶一中, 1919 年在天津领导了五四运动,组织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新生社”,组织成立了学生进步组织“向明学会”,创办并主编《新生》、《向明》杂志。 1920 年秋被选为天津市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 年 1 月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韩在北方区委从事国共合作工作,参加了国民党一大、二大并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1925 年秋奉命赴广州工作,被聘为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同年冬张家口成立农工兵在同盟委员会,李大钊被选为书记,他和赵世炎被选为副书记。 1927 年参加南昌起义,并任党务委员会委员。

  1928 年同陈镜湖在热河、内蒙边境发动农民暴动,同年 4 月中共内蒙特别支部成立,韩麟符任支部书记。 1933 年 3 月到孙殿英部四十一军任少将正训处处长。

  1934 年孙殿英兵败宁夏,韩麟符遭国民党通缉,隐居祖籍山西榆次农村。同年 9 月 21 日被郑丕烈刺杀身亡,时年 34 岁。二十年代他与陈镜湖、郑丕烈、杜真生被誉为“热河四杰”。

 

白 海 风

  原名白锦岚,蒙名都楞仓, 1902 年生于建平县叶柏寿北三家村。民国初年就学于热河承德师范。 192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在中共北京区委推荐白海风至广东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冯玉祥部工作。 1926 年中共北方区委派白海风至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学习期间,出席了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特别会议,当选为中央常务委员,被指定组建蒙古人民革命青年团,任团中央委员长。1927年,第三国际派白海风去蒙古苏兰巴托参加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特别会议。当选为该党中央常委及该党青年团筹委会主任。后来他又回东方大学继续学习。1928年6月底,白海风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总共第六次代表大会,是唯一的蒙古族代表。1930年6月,白海风从东方大学毕业。1931年1月奉派回国从事地下工作。1934年白海风任华北军分会少将参事。从此以黄埔一期生、华北军分会参事及以后几年的一系列公开身份为掩护,仍然继续从事地下工作。直到1941年夏。

  1936 年11月,国民政府军政部任命白海风为绥远蒙旗保安总队少将总队长,1936年秋,绥远蒙旗保安总队暂编为蒙旗独立(混成)旅。10月,白海风率部参加抗击日寇进犯保卫归绥的战斗。1938年该旅正式升编为蒙旗独立旅,白海风均任旅长。

1938年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接见了白海风和云泽(乌兰夫,时任该旅政训处科长、处务代理,该旅中共党务委员会书记)。指示并鼓励他们争取团结个民族、各阶层抗日力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国民政府领导、注意培养民族干部,不断壮大队伍,为内蒙古民族解放和抗战胜利做贡献。随后,中共中央成立绥蒙工委,书记白如冰,9位委员中有白海风和云泽。

中共中央1938年两次发文指示该部党的工作要由半公开转入地下;还高度肯定和评价这支队伍“是内蒙古民族中最前进的力量,最大的坑日军队,他的领导者白海风等人也是内蒙古民族中最前进的青年”。

1939年5月,该部升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三师,白海风升任中将师长。率部驻守在包头、伊克昭盟黄河沿岸,多次抗击并击退日寇和伪蒙古军的进犯,保卫了鄂尔多斯高原人民和陕北边区的安全,阻止了入寇由此进而侵略西北和内地企图的实现。

1941年夏,国民政府下令调该部至甘肃整训。中共中央指示暴露身份的云泽、克力更同志调回延安;其他同志停止组织活动、保存实力、隐蔽精干、等待时机。从此白海风及部队的所有中共党员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1948年,国民政府任命白海风为冀察热辽纵队副司令,他未去上任。

 高 体 乾  

  原名高赞兴,字化如, 1911 年 11 月 11 日 生于建平县孤山子乡(现榆树林子镇)白银代沟村。 1930 年就读于省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东北抗日救国会军政训练班,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 年 6 月任中共热河特别支部委员,回家乡组织抗日义勇军,主要任务是:组织暴动,分粮吃大户,建立红军,开辟苏区,建立根据地。 1936 年进入太行抗日根据地, 1937 年 10 月任高平县工委委员。 1938 年 2 月任山西省壶关县委书记,改名高体乾。后任团参谋长、团长、山西抗日决死三纵队团长、参谋长,兼任太行三分区参谋长。 1943 年 10 月任太岳军区三分区参谋长。 1945 年任太岳军区参谋处长, 10 月,为了解放全中国,刘伯承、邓小平在太岳军区内抽调班排干部组织五个干部团的太岳支队赴东北战场,高体乾任队长。后又被任命为辽西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辖新民工、彰武、黑山、北镇、阜新等地,为解放全东北进行剿匪、扩军和发动群众工作。辽沈、平津战役胜利后,任田十八军参谋长,奉命南下,剿灭了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国民党残匪,大获全胜后于 1953 年移师湛江。

  1954 年,调任中南军区训练处任处长。 1955 年任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同年被中央授予少将军衔,并授予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60 年调中国军事科学院工作,曾任作战研究部副部长、战理研究部副部长、部长、副院长等职。 1982 年退居二线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他编著的《毛泽东军事哲学思想初探》、《军事唯物辩证法》、《战争与战略》等多部军事著作相继出版。 1998 年 5 月 16 日 病逝于北京。

 

李 钟 奇

  原名李连芳, 1913 年 12 月 13 日 生于建平县建平镇油房地村。

  1931 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九一八事变的当天,会同校友砸开军械仓库,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斗争,后队伍组编成抗日义勇军,参加了江桥保卫战。 1933 年在张家口加入绥远察抗日同盟军,任骑兵支队队长兼参谋长, 9 月进入东北军骑兵第三旅,任骑兵连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 1936 年 9 月出席红一军团纪念九一八大会,被东北军诬为“通匪有据,立即逮捕“。危难之际,带领 12 人奔向红一军团,遭到东北军的围追堵截,仅剩 3 人到达陕北根据地参加红军,任红一军团骑兵团参谋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骑兵营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参谋长、晋察冀军区骑兵团团长等职。参加了陕北盐池山城堡战斗、平型关大战夺取倒马关战斗。

  1938 年 5 月,与宋时轮、邓华一起率第四纵队向冀北挺进,以配合冀东大暴动。在燕青城歼灭日伪军 400 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继而转战永宁,进入怀柔,乘夜袭击了二道河子、六道河子日伪军。日本侵略者连遭惨败,于是集结几个城里的日伪军包围了四纵,李钟奇率部百里夜行军,冲出了日伪军的包围圈后,连夜突袭了兴隆县城,经过两小时激战,全歼守城日伪军,后到达蓟县,成立了冀察热宁军区。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李钟奇身经百战,六次负重伤。

  1938 年 4 月在河北沙峪战斗中,他背部脊椎骨右侧被炸成一个鸡蛋大的窟窿,又流血又冒气,呼吸已非常困难,邓华政委已为他准备了后事,然而,在开滦煤矿医院孙荫芳大夫的掩护和治疗下,一个月后李钟奇竟神奇归队,被称为“打不死的参谋长”。平西抗日战争时期,李钟奇将军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副教育长、华北军大校务部部长等职,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作战指挥人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钟奇将军历任军委军训部副部长、陆军第二十四军司令部参谋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同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 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1 年离休。 2003 年 1 月 11 日 病逝于北京。按本人遗愿, 2003 年 8 月 11 日安葬于建平北山烈士陵园。

乌 庆 霖

  1903年生于建平县张家营子镇海棠村,学生时代人称“小圣人”。毕业后回乡教书,后参加东北军并任排长。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任司令部上尉参谋。1931年奉张学良将军令率部在河北滦西一带阻击日军,荣获东北军颁发的“海陆空特等一级勋章”。

  1934年在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结业并任一二九师中校参谋处长,抗日先锋队——学兵队三支队队长。此间接触了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中共抗日救国的主张,坚定了自己坚持抗战的决心,深得张学良将军的赏识,调任张学良随从副官。


  1936年9月加入张学良秘密组织的抗日同志会。同年12月12日,在西安事变中,带领学兵队担迁关键要害处的安全保卫工作。后挺一一O师二十八团团长。1937年为宣传抗日主张自筹经费办起了《六二八日报》。七七事变后,奉命赴淮河抗日前线,被官兵称为“标准军官”、“抗日的好汉”。1938年2月6日被国民党逮捕,2月7日遇害。


  后其家人迁到通辽。1984年8月28日,通辽市人民政府追认乌庆霖同志为革命烈士,中共哲里木盟组织部追认乌庆霖为中共党员。

 

周 志 国

  1917年5月生于河北省迁西县东寨村。

  1933年10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4月任冀东军分区第一远征工作队队长,带领远征工作队从锦州至古北口铁路沿线,向锦承铁路以北发展,1942年5月挺进平泉东南,开辟了大片抗日根据地。

  1943年至1945的之间主要在建平境内的小塘、东丰太(沙海)、新地、朱碌科、深井一带开展活动,广泛发动群众惩恶锄奸,开辟了大量游击区。日寇投降后,任热东地区工委书记。全国解放以后,历任辽西省工会副主任、鞍山市财贸部副部长兼商业局党委书记、辽宁省纪委常委。

  1985年6月离休。

   

张耀华(1915—1946)    山东省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在读中学的张耀华毅然参加了抗日队伍——筑先纵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随队由山东转战河北南宫、衡水一带,汇入冀西游击队。1938年下半年,张耀华任冀西游击队司令部和直属总队党总支书记。1939年,任政治处组织科长。1940年8月,冀西游击队改编为太行一分区,张耀华任军分区教导队政治教导员,兼分区干部集训队党总支书记。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1941年秋,张耀华任太行一分区敌工站站长,对外称办事处主任。他不畏艰险,沉着冷静,经常活动在井陉一带,往来于敌人营垒之间,侦察消息,分化瓦解敌人。1944年1月,张耀华参加整风学习,历时一年零七个月,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党性都有很大提高。1945年8月,太行一分区奉命抽调一个干部团开赴东北,张耀华欣然带队出发,冒着秋雨,踏着泥泞,昼夜兼程。11月初,他率30余人直达热中军分区,被任命为建平县支队副政委。
    第二天,张耀华带领县支队的一个连进驻建平区,配合区、村干部,打击土匪,维持社会治安。建平县支队三四百人,成份复杂,新兵多,骨干少,战斗力差,张耀华从组织、思想等方面进行整顿,提高了支队的战斗力。1946年1月初,国民党军进攻赤峰,县委通知县支队和县、区干部迅速到县委所在地平庄集结,张耀华得知转移消息,便立即集合出发。房东王国生(大地主、出任过伪县长)纠集一伙人出面阻拦,谎称城外土匪多,部队转移,城里百姓就要受害,请求部队再留一宿,帮助建立自卫队。张耀华担心土匪残害群众,答应了王国生。王国生暗地派亲信去朝阳国民党军一九五师报告县支队兵力情况,一九五师副师长宋邦纬得知情报,率一个团的兵力连夜奔袭建平城。
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国民党军包围建平城,县支队仅四五十人,全力战斗,寡不敌众,国民党军破城而入。张耀华沉着地销毁文件,弹尽被俘。一九五师副师长骂张耀华是“八路匪”,耀华大声痛斥:“你们才是土匪,我的大衣、眼镜都被你们抢去了,你们才是土匪!……我们共产党、八路军抗战八年,流血牺牲,为了解放老百姓。你们不抗日,去打共产党,现在又来抢胜果实,你们才是真正的土匪!”11日清晨,张耀华被杀害在建平城北门外。
    1946年4月,解放军收复建平,当地人民重新安葬张耀华遗体,召开追悼会,并立碑纪念。

方永刚简介
 
    方永刚,男,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人,1963年4月出生,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同年7月入伍,1992年12月入党,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军事学博士,现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技术7级。20多年来,方永刚一直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和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员、青年教员成才标兵。
 
    他的事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刻苦钻研、与时俱进,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学习者。方永刚几乎把业余时间全都用在刻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上,并及时把学习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先后主编了16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专著,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在国家和军队核心期刊上发表40多篇,荣获“全军政治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28个奖项,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军队重点理论研究课题7项。1997年5月8日,一场车祸造成他的颈椎严重骨折。在做牵引治疗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看书学习。住院108天,他一连看了43 本书,并完成一部30万字的专著《亚大战略格局与中国海军》。
 
    党的创新理论每前进-步,他的学习就跟进一步,研究就深化一步。2003年7月,胡主席提出要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他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后,连夜调整了第二天的讲课稿,让这一新思想第一时间进入了课堂,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去年暑假,他放弃休息,编写了科学发展观教学读本,初步形成了党的创新理论教学体系,为党的创新理论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进入学员思想作出了贡献。去年10月份,他参加国防大学全军首届政治理论骨干研修班,正赶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期间,他带病连熬3个通宵撰写了1万多字的文章《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结业时,所做的《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军队政治理论人才建设》的发言,就军队如何招才、引才、用才、留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方永刚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是党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有机会上大学,参军入伍,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军队政治理论教员。他经常对别人讲,自己是在党的创新理论哺育下成长成才的,是党的创新理论的直接受益者,对党有着发自内心的深厚感情。
 
    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使他深深地体会到:在当代中国,只有党的创新理论才能解决面临的发展问题,才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之路、人民过上和谐富裕生活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党的创新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是实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真理。正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仰,他一直把学习、研究、传播党的创新理论作为自己最神圣的职责,看作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当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每当党中央提出新的思想理论观点,他都及时学习研究,很快就有论文发表或专著出版。20多年来,他遇有理论困惑不动摇,碰到现实困难不回避,面对错误思潮敢斗争,在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坚决捍卫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信赖。他始终认为,如果他的宣讲可以使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更坚定一点、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更深入一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更充足一些,那么,研究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和全部意义!
 
    三、不辱使命、甘愿奉献,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方永刚认真履行一名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近6年来累计完成1000多课时的教学任务,年均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连续多年教学质量被学院评为A等。同时,他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院教职员工和学员举办了200多场学术讲座。
 
    1998年以来,方永刚作为辽宁省国防教育讲师团成员、沈阳军区联勤部客座教授、大连市讲师团成员,先后为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社区、企事业、干休所、学校等单位作辅导报告1000多场,从军队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从北国的漠河边防到南疆的海防哨卡,都留下过他传播创新理论的足迹。1998年10月,他去长山要塞函授辅导,给部队讲课,从晚上9点一直讲到11点,掌声不断,许多家属都抱着孩子站在走廊里听他的报告。一次,方永刚到北海舰队搞专题调研,潜艇某基地请他去讲军人使命与战斗精神。由于讲得好,驻青岛地区的部队接二连三地请他讲,不到一周连续讲了15场。为了把老百姓关心的下岗失业、三农问题、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讲透彻,他经常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深入到群众当中,与大家拉家常,把生活当课堂,让老百姓给自己出题目。有一次,他到旅顺口区铁山镇给党员干部讲课,三个多小时的讲课结束后,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拉着他的手说:“你讲的都是咱老百姓想知道的,听你讲半天,我这辈子都没白活。”还有一次,一个镇请他围绕农村问题讲讲致富之策。他利用五一长假,跑了许多村镇,咨询了许多专家,围绕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等问题给大家上了一堂课,并提议通过小额贷款扶持农民上项。报告结束后,一位大嫂激动地说:“你把党的好政策讲到咱的心坎上,你把党的温暖送到咱这偏僻小山村。”
 
    四、师德高尚、知行统一,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践行者。方永刚把本职岗位作为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平台,不知疲倦地为党工作。早在去年3月,他的病情就已露出了端倪,但是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没有做系统检查。当时学院正承担着海军基层政工班4 期1500名学员的培训任务,他主动请缨承担了开班的第一课《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基层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了讲好这堂课,他精心准备,看了上百万字的资料,到基层部队进行调研,找老海军了解情况,向随舰出访的同志了解事例,十二易其稿,试讲了10多次。正式讲课时,不停地冒虚汗,四节课下来,内衣全都湿透了。课间,他不得不到休息室的沙发上躺一会。
 
    在被确诊为结肠癌晚期的情况下,他一方面以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一方面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他表示:“不管癌症是中期是晚期,研究党的创新理论没有限期。我能舍弃我的生命,但不能舍弃我的事业;我不惧怕癌症,但害怕离开最钟爱的三尺讲台。只要不倒下,就要不停地学、不停地写、不停地讲,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创新理论。”2007年1月15日上午,在术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化疗间隙,他坚持从医院回到学院为学员们上完他本学期的最后两节课。1月22日,他带病给大连市地税局作了《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1月23目,他又躺在病床上完成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方永刚同志用忠诚和青春诠释了对党的无限热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不懈追求。

赞助商提供的广告
纠错信息:(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
电话:0421-7882962 18642134434 传真:0421-7882962 邮箱:239827#qq.com
地址:辽宁省建平县人民路39-2号 屹兴嘉苑 调色板二楼 邮编:122400
Copyright © 2004-2024 辽宁省建平县今视广告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城市联盟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id":"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