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新年伊始,给大家讲一下“门神与春联”的来历

  • 雅石斋
楼主回复
  • 阅读:7618
  • 回复:0
  • 发表于:2018/2/11 13:53:2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古代的门神与春联的来历》

      新年伊始,话门神与春联。我现在给大家先讲一下,中国的民俗文化里的“门神”的来历。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过五月节,在门上查柳树条,和艾蒿,就是门神,因为,艾蒿是驱虫的,古代读书人,把艾蒿叶片放在书里,防止虫子咬书,书本里面有艾蒿叶片,就不招虫子了,艾蒿叶有一种香气,当读书人,一打开书就染发香气,这就是“书香门第”的来历。农村的老年人,秋天,把艾蒿打成解,晾干后,如果晚上在屋子里,燃烧起来,就把蚊子驱走了。这是古代第一个门神。

      第二个门神,话说,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豪门大户人家,盖完楼房,就建造一个大门,大门建完后,门上的拉手就不知道上一个什么样的了,管家告诉主人,和不去找“鲁班”给设计一下?主人马上叫管家去叫鲁班,鲁班看完大门,回去后,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个办法来,翌日,清晨,鲁班在村子外一个小河边往上游走着,走了一会,他看见河里面有一个园贝壳一样的东西,看见有人,就往沙泥里面钻,鲁班网起裤子,到水里,把哪园螺贝捞出水中,拿上岸,鲁班,仔细端像,他口中,默默念到,有了!原来,这个园贝壳,定端走个,扣手,正好放在大门上,这使鲁班想起了,龙的第?子,就像它,于是,鲁班,照它的样子,用青铜制作了一件像龙的儿子,鸱吻,又能辟邪,又能当拉手。这是第二个门神,      
       第三个门神,是李世民把秦琼和魏迟恭做门神。长安城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皇大帝派魏征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征入朝,并把魏征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征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征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结果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第四个门神是,明朝的朱元璋,封关羽为镇武大将军,这是最后一个门神。中国有很多的寺庙的门上也有门神,寺庙上的门神大多数都是天王神。(从宋代到清代有很多皇帝封关羽为圣武神等很多“神”的名字,但是大多数都是庙里供奉的神)

      下面给大家讲一下“春联的来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旦》屠苏:美酒.曈曈(táng):朝阳升起的样子.桃:桃符.古时人们用两块桃木板挂在门旁,以作压邪;五代起在桃符上写联语,成为对联.描写民间过年习俗,表现了万象更新、健康向上的精神.喜气洋溢,富有生活气息.

对联,又称楹联,是悬挂或粘贴在墙壁和楹柱上的联语。究其历史,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同骈体文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骈体文由汉代曹植开其先河,至南朝梁陈趋于成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特点是文辞用偶,两两相对,务谐音以成韵,必修辞以达远。有学者说,对联是“骈文的后裔”,是颇有见地的。 唐初形成的律诗,句式对仗工整,与对联的写作方法相同。六朝以后兴起的律赋,更强调音韵和谐、对仗工整。这些诗作中的许多上下句,本身就是一副对联。不论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每首都是八句,其中第三、四两句,第五、六两句都必须相对,这种诗体从唐代到现在,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沿用。对联就是从律诗为代表的对偶文体中派生出来的。所以也可以说,对联是唐初律诗、律赋的衍生品。 从对联的发展史看,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