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永远抹不掉的记忆

楼主回复
  • 阅读:13245
  • 回复:6
  • 发表于:2021/1/24 20:31:01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于 1951 年 10 月 21 日出生在辽宁省建平县万寿西村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时整个村子不足四十户人家,一百多口人,大姓人家主要是李、刘、耿、贾、于,没有电,也没有公路,外出全靠步行,全村没有多少水浇地,东山、西山和中梁以及东西台子占去大部分土地,粮食作物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也种些豆类,就是这五谷杂粮养育了全村人,在一个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就有一眼井,乡亲们每天都到井里去挑水来维持吃用,到了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生产队了,我看到大人们每天到地里劳动,生产队是核算单位,那块地种什么都是队干部决定,到了秋天,收获的粮食统一入库,秸杆在地里按人口分到每家每户,园子里也种些蔬菜,但很少分给社员,大部分拿到集市上去卖,这种经营形式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的 1982 年。

   在这三十多年的日子里,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大跃进、大锅饭、大炼钢铁、文化大革命,乡亲们吃尽了苦头。我记得大锅饭时期,食堂设在刘家瓦房院内,全村人都到那里打饭,很少有干的吃,差不多顿顿都是粥,按人口分给,端回家凉透了。有的端不到家就洒在道上,结果这顿就得挨饿。这种方式维持了一个时期后,实行每月按人口定量分粮,分灶吃饭,许多人家还不到月末就吃光了,那些年月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事是常有的。 1960 年全国人民勒紧裤带度难关,吃光了粮食、吃光了树叶、吃光了野菜和瓜藤,还饿死了不少人。为了生活,乡亲们在山坡、地头小开荒种些杂粮,到了秋天多收一点,勉强维持生活。到了我开始上学的时候,总和父亲起早贪晚地去干这些活,在东山、西山的土地上洒下了许多汗水。

    是改革开放带来了农村新的变化,土地承包到户,自己种自己收,达到了自给有余,农闲时还可以外出打工挣钱。优良的种子和化肥使亩产提高了,在地不增加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却养活了全村的人。 1981 年西村在东台子建起了砖厂,七十年代通了电,部队修了柏油路,九十年代闭路电视、电话也相继开通,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的多半生都是在外面度过的,可是那不起眼的小山村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时常会想到那沟沟岔岔、那坡坡岭岭、那早己废弃了的井和泉水,还有那村头的老榆树。白塔山上无白塔,马鞍山下无马骑,耗牛河水不见牛,车网地里那有车 … … ,这些挥之不去的印记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睡梦里,让我忘不掉放不下。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里,父亲的名字叫于宝珠,母亲的名字贾秀珍,这个家庭在 1953 年以前共十口人,爷爷、奶奶、大伯母、三位姑姑、父母和我。那时曾祖母还健在,年龄六十多岁,虽然大伯父在 1948 年的解放战争中牺牲了,但大伯母还没有改嫁,我们这个大家庭靠十几亩山坡地维持生活。在祖辈传下来的院子里,矗立着六间土坯房,泥抹的顶,木制的门窗糊着白纸,院子的东角安着一盘磨,大门外是一盘碾子。爷爷奶奶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他们一生靠种地维持生活,农闲时也作些小买卖。奶奶当家,主持家里的大事,但奶奶一辈子也不认识钱,爷爷管钱,后来是爸爸当家,曾祖母四十岁前就双目失明了,满头白发,中等身材,干净利落,能纺一手好线,她特别疼我,因为在父亲和爷爷那两辈中都是单传,我是这一代的长孙,因此也就比较受宠,毋亲生了二弟后,晚上总是曾祖母搂着我睡,那是我童年最甜蜜的时光,在我还没上学的时候,常常因小事和小姑争吵,曾祖母总是护着我。 1959 年 8 月 25 日曾祖母因痢疾病去世,享年 73 岁。

   大伯母是叶镇南沟人,叫丁秀云, 1944 年 10 月初 10 同大伯父结婚,这个时期爷爷同西沟二爷爷两家比着过日子,造成他们的两个儿子同一天结婚,老人们说,谁先把媳妇娶到家谁的日子过的好,只因二爷爷家的大伯母离婆家近,我家的大伯母离婆家远,二爷爷家的大伯母吹吹打打进了门,我家大伯母还在路上,不知这先来后到的说法是不是应验了,反正大爷和大伯母结婚后很不顺利,他们婚后三年大伯母没有生育。大伯母有五个姐妹无兄无弟,所以总是回娘家,一住就是很长时间,大伯父不甘寂寞,一气之下报名参了军,参军走的时候大伯父和大伯母说:“你愿意在娘家住就别回来了,我当兵去了!”大伯母以为是气话,没想到穿上军装真的走了,大伯父到部队没几个月,1948年夏秋之交的时候在河北迁西县就牺牲了,大伯父牺牲后,爷爷奶奶为了延续这一支香火,千方百计哄着大伯母,当二弟出生后,计划把我过继给她,但由于大伯母年轻,于 1954 年 2 月 26 日还是改嫁到大坤兑沟王家,大伯母到王家后,日子过得很不顺心,当年秋天就病故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在我小的时候,十分贪玩,有时家里人找不到我,这时我可能在墙角藏着,也可能在那棵树下躲着,到了秋天房前尾后有山丁子、小山枣,还有几棵大枣树,我就去想办法摘着吃。我家的后院曾是生产队的牲畜饲养场,院子里有豆秸堆在那里,是用来喂牲口的,豆秸里有残留的黄豆,苞米粒,我就去扒拉着拣出来,拿回家放在奶奶的火盆里烧,只要听见“啪啪”的声音,那就是熟了。我还记得小时候的冬天很冷,可那时每人只有一套棉衣裤,而且只能穿一年,第二年母亲翻新重做后再穿,实在不够长了,就作给弟弟们穿。我小时侯冬天是没穿过衬衣衬裤的,飕飕的北风钻进裤脚、袖口,年年把我的手脚冻的裂出口子,裂了口子怎么办,母亲把土豆烧熟了用擀面杖捣成泥,抹在布条上,贴到口子上,几天以后就好了。


   建国初期,农村很落后,过年才能买上几只蜡,平时都是煤油灯,直到 1971 年我住的村子才通上电。我小学和中学时的作业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的。农村到了晚上黑蒙蒙静悄悄的,一点声响也没有,不知什么时候,一根细细的铁线连着一个广播匣子,每天定时广播新闻、歌曲,也用这种方式传播本县、本乡、本村的大事,那段时期成为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小的时候,最感兴趣的是看电影,乡里有电影队,轮流到各村放映,如果听说那个村子有电影,总会先完成作业,偷偷的结伴而行,我记得最远的一次是到东窑,趟过三条河跑到那里,十多里地呀,也不嫌累,看完电影回到家己经是很晚了,正是这些有线广播和电影的作用,才给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许多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引导我后来走上保卫祖国的道路。

   小的时候,我最盼望的是过年,过年先要杀猪,那是母亲几乎一年的辛勤劳动喂大的,杀猪这一天用酸菜、豆腐,大块肉加粉条炖上一锅,我们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顿,另外,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换件新鲜一点的衣服,除夕之夜,爸爸还要给我们发压岁钱,数量不多,每人只给 5 个 5 分的硬币,还说只能买铅笔和墨水用。零点煮饺子的时候我和弟弟分别给爷爷奶奶、父亲母亲磕头。这一天晚上我们可以撤欢的玩,东家跑西家串,那时候村里的人口少,我要去的是柏家、刘家和朱家,家家张灯结彩,院子撒上芝麻秸,预示着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更比一年好,大门口用黄裱纸卷起一根横着的杠子,预示着金银财宝滚滚来的意思,屋里屋外烧着香,天地灶王爷处还摆着供品,祈求一年五谷丰登平安顺利。正月初一的这一天是大拜年的日子,全村都要走遍,向每位乡亲恭贺新年,老人们说,通过互相祝福后,过去的恩恩怨怨全都没有了,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大家要和睦相处平平安安又一年。到了正月初六,我和二弟结伴,还要去孙家窝铺、石灰窑子、前广惠营子、邓家沟给姥爷姥姥、姑爷爷姑奶奶、姑姑舅舅们拜年,有的住上一晚,有的当天就回来,这件事一直坚持到我参军前。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小的时候,我长的很瘦小,九岁才上学,学校设在西村的娘娘庙,离家有二里多地,上学的路上要过铁道还要穿过三条河,那时雨水多河水又宽又深,不像现在都成了干河,夏天发大水,经常把桥冲跨,于是我们得脱鞋趟过去,冬天冰冻的不结实,一不小心还会掉进冰窟窿里,头两年,小姑和我在一个学校读书,她带着我,少吃了许多苦,后来就靠自己了。我在这个学校读了六年,班主任有暴淑芝、王云树、李奎等,他们都是很负责任很有水平的老师,对我以后的成长起了重要作用,每当想起他们心中的感激油然而生。我在这个学校里担任过学习委员、生活委员,是班内学习成绩不错的学生。我记得那个时候,每年的学费只有四元钱,六年读下来也不过二十多元,书本铅笔也很便宜,铅笔二分钱一支,橡皮三分钱一块,墨水是用象去疼片那样大小的片剂自己加水制成的,也是二分钱一片,可就是这点费用父母也要省吃俭用供给我们,因为那时的收入太有限了,而且我有三四个弟妹呀,就是这样还有许多人家的孩子念不起书,今天想起来,我真的要感谢我的父母,老人供我们念书真不容易呀。我们那时没有补课,老师也不挣小费,放学回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所以有不少时间可以玩耍,不像现在孩子们课外的学习满满的,真的没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父亲重视教育,他说只要你们好好念,念到哪里供到哪里,1965 年 8 月我考入了建平一中。


   建平一中地处后广惠营子,解放前是孙家大院,孙家很有钱土改时定为地主,斗争后在这个院子里建起了建平第一中学,我在这个学校正规的读了一年书,冯振义老师做我的班主任,他是朝阳人,退休后去了朝阳。学校有三个年级,设立 10 几个班,每班有学生 50 多人,共计 600 多学生。这些学生来自叶柏寿、万寿、富山、青峰山、深井五个乡镇。近的走读远的住校,我每天来回跑。第一年的年冬天,父母让我和爷爷奶奶一起吃住,于是奶奶很早起来为我作饭,吃过饭天还没亮,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到学校的时候才看到太阳从东边冒红。这一年奶奶为我起早贪黑,受了不少累,吃了不少苦,是我一生都不能忘记的,我在这一年中,学习成绩还是不错的,担任过班级的文娱委员。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正当我们进入二年级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炮打司令部”、“五一六”通知把我们卷入了人间浩劫。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写大字报,成立各种战斗队,批斗校长和老师,在校园里乌烟瘴气,后来又发展到县城,学校和学校联合,这市和那市联合,停课闹革命,书也没人教了,到了 1966 年 9 月份,红卫兵大串联,只要参加一个战斗队的,凭介绍信坐上火车不用花钱就可以跑遍全国各地,我参加了“风雷战斗队”,1966年的 8 月份,凭“风雷战斗队”的介绍信,在叶柏寿火车站买上火车去了北京,住在北京市右安门大街小学。第八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而后又凭这样的介绍信,去了黑龙江神树、庆安两个姑姑家。这年的十一月份,从黑龙江回来,大串联停止了,但复课仍然不能,造反派的斗争还在进行,我因年纪小,父母不同意我去跟他们胡闹,于是我参加了生产队的劳动,和女社员一起干活,挣比妇女还少二分的工分,冬天拣粪交生产队按重量记工分,这样到了 1968 年的冬天。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征兵工作开始了,父亲同意我参军,我到大队报了名,体检和政审都通过了,父亲又把管征兵工作的惠献玉请到家,吃了一顿饭,于是在1969年 1 月 4 日我便穿上了军装,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故乡,走入了解放军的行列。我为什么要当兵呢,现在回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想法:一是要到部队去接受锻炼,见一见世面,寻求自己的发展道路;二是不想在农村干庄稼活;三是当兵光荣,穿军装,红领章红帽徽还是挺新鲜的。那时爷爷奶奶不愿让我去,但没有更多的阻拦,母亲舍不得,只有爸爸比较支持,这是我一生要感激他的。

   当兵是我一生的重要选择,由此改变了我的一生,但当时没有想到会提干,现在想起来提干也并非偶然,是家乡的山水养育了我,是父辈的淳朴诚实教育了我,是七年的文化知识打下了基础,每想至此,我都不会忘记那个小山村,那勤劳善良的父老乡亲。

  我的童年和少年是在父母老人关怀疼爱下度过的。虽然和现在比起来,是吃了不少苦,但在那个年代我又是幸运的,我吃过糠咽过菜,参加过农村的劳动,上小学之前没穿过短裤,考中学时,父亲说,如果考上奖励一件的确良白褂,直到念完了中学也没穿上,但我并不怪父亲。我亲眼看到,父母一生把挣来的钱都用在家庭生活儿女的培养教育上,一辈子精打细算,自己却从未享受什么。我的父亲母亲一辈子在那个院落里辛勤劳动艰苦奋斗,留下了数不清的汗水,这些对我的思想和处事以及生活方式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没有这些影响和熏陶,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我长大成人,我永远也忘不掉这些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〇〇三年十二月九日于盘锦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牛河梁
  • 发表于:2021/1/27 9:18:31
  • 来自:北京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长我三十多岁的老乡学长,向您致敬!您描绘的家乡,可以写一部小说了,生动至极。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1/1/28 10:05:48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读后的留言,年轻人的习惯是向前看,而年老人喜欢回忆,把生命中记忆深刻的从前记录下来,一是留给后人对比,二是陶醉在幸福之中。
我热恋我的童年和少年,每每回忆那时节,内心比蜜还甜,虽然那个年代是在贫穷中度过的,可是为后来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热爱我的家乡,虽然他积贫积弱干旱少雨并不富裕,可是那土地上的五谷杂粮把我养大,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融化在我的血脉中!无论我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我的根在故乡的土地上。
牛河梁
牛河梁: 没错。我也是喜欢回忆过去的人。建平二小,一中,一高。到出来读书,工作,定居外面。家乡就成了回不去的故乡。我的儿时记忆是工厂、集体家属院、大市场,那些人和事,一直在脑海中不断的上映。故乡啊
2021-02-04 10:49:27 回复
回复 牛河梁:才看到你的回复,首先向你拜个晚年,看来你我都在外工作生活,对家乡的眷恋总是挥之不去,这就是乡愁!
2021-02-20 13:29:31 回复
  • 雅石斋
  • 发表于:2021/3/24 14:50:09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人生有记忆,就有使命,有思想,有理念,活的有意义!记忆过去,做好未来,孔子说,人生不在于你成就什么,而在于你活的有意义!
谢谢 雅石斋 先生留言,对小时候的记忆应当记下来,这样当回忆的时候是一种享受,回忆总是甜蜜的,因为那时走过的路。
2021-04-30 20:03:07 回复
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怡情,读书能改变人生。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