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山人散文集《苦丁香和她的伙伴们》6清明节忆旧

  • 辽梅
楼主回复
  • 阅读:1857
  • 回复:1
  • 发表于:2011/3/10 19:43:50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清明节忆旧
不知从何时起,辽西人形成了在清明节这天,给逝去的先人上坟烧纸,祭祀亲人的习俗。为了防止山林火灾的发生,乡政府安排每名机关干部看护一坐山头,一是引导人们安全用火,一是发现火情时要及时扑救。
初春的辽西,乍暖还寒,晨风清冷,半阴半晴;登高远眺,山峦层叠,岸柳泛青,漫山遍野的“辽梅”(山杏树)含苞待放,那一条条沟沟岔岔里星罗棋布地坐落着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村庄,此时正是炊烟袅袅:离村庄不远处的黄土坡上,安卧着一座座新新旧旧的坟茔,那大多都是辽西人的祖先和亲人吧。
这真是一个让人忆旧的时节,我想起了几位我尊敬的故人,也是我的亲人。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留给母亲红头绳的大舅
我不认识大舅,也没有见过大舅,连一张照片也没有,他牺牲那年母亲只有12岁。
听母亲说,日本鬼子投降那年春天,伪满洲国抓兵,18岁的大舅为了逃兵,就用烧红的铁条刺伤了自己的小腿肚子,又往伤口上撒了一把盐,结果,伤口发炎溃烂了,流着黑白相间的脓血,走路一瘸一拐的。由于疼痛难忍,他就喝大烟止疼,一来二去就染上了大烟瘾。当时外公家里很穷,他就偷家里的粮食换大烟,一次大舅和母亲在碾道里磨小米,本来就不多的小米,大舅还是拿了一些去换大烟,他不让母亲回家说,答应过年给母亲买红头绳。母亲说,过了两年他都没有买,可能母亲也忘了要了吧。
1947年春,大舅参加了东北野战军,几个月后捎回口信说,大烟戒了,伤口好了,还打了两次胜仗。可是,这年秋天,大舅被担架抬了回来,说是在攻打我们这个县城时受伤的,抬下来的时候就咽气了。在他的口袋里有一个血染的识字本,半截铅笔,还有几尺红头绳。
那年大舅20岁,如果不战死,或许也成了军官了吧。
收破烂的五大爷
怒鲁儿虎山山脉的大黑山脚下的老宅川上游,有座棒槌山,山下有两间小土屋,屋里住着五大爷。五大爷姓杨,按老庄亲论,他同家父一辈,年长家父,族内排行老五,因此称他为五大爷。
五大爷1947年加入东北野战军,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役中任某部通讯班班长,荣立过三次三等功,一次大功。1954年复员后,在深山沟里平平淡淡地生活,同老伴儿一起生儿育女,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收获。
五大爷没有受过伤,荣军津贴不多,但是不论在怎样的困难情况下,他从来也没有向政府要求过什么。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为了补贴家用,他赶起了骡子车,风里雨里走村串户收破烂,十天半月将破烂分类整理后,送到80里外的县城收购点,一年下来也收入个一两千元。
五大爷从不喝酒,可每年的  “八、一”建军节这天,他都买上点酒,困难时一两二两,后来就是一瓶,在棒槌山下的小溪旁,静静地坐在石头上,慢慢地、慢慢地将酒洒在缓缓东流的溪水中,他不烧香,不烧纸,也不言语,只是默默地、默默地看着融入酒的溪水渐渐地、渐渐地远去。我曾问过他:“是悼念故去的战友吧。”“他们几个都爱这口,吉林那个大个子一回能喝二斤呢。”而后象是自言自语道:“唉,啥用呀,喝不着了。”五大爷说,他们一起入朝的一个班,就回来他们三个人。
十几年前,五大爷在房前屋后连续栽植了很多杨树,粗的做檩材都可以了,可是他想再建两间房子,就是舍不得放树而没有建。前年,76岁的五大爷病故了,就埋在棒槌山下那片杨树林旁。那片大大小小的上千棵的杨树每年都早早的给山村送来春天的新绿。
曾想着替五大爷在建军节那天往家乡的小溪里洒上一壶老酒,可还是忘记了,今年能记住吗?
没逃去台湾的郑大爷
妻子的大爷住在辽西更偏僻的山沟里。听岳父讲,他是一位不错的猎手,十几岁就跟着大人进山打猎,目力好,枪法准,狍子、黄羊、野猪、狐狸没少打过,七、八十米可以说弹无虚发,同别人一起还打死过狼呢。
1945年,郑大爷被抓当了伪满州国的伪军士兵,日本鬼子投降后又改编成了国民党士兵,从辽沈战役以后,象退潮的山洪中的一滴水一样节节败南。1949年,他所在的部队在福建准备逃亡台湾,因为船没有停在码头上,就搭了一条木板天桥上船,天桥上他故意地被人挤了下去,并用猎人的精明躲过了“自己人”的枪弹。后来被人民解放军收纳,成了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了广西剿匪和抗美援朝战争,还荣立过两次二等功呢。
“文化大革命”时,郑大爷成了审查对象,可是不论怎么审问,他就是一句话,在反动军队里,从没打死打伤一名抗日战士和解放军战士。现今想来,战斗中如果他枪口不抬高三寸,他敢故意从天桥上掉下来吗。一个风高月黑的深夜,郑大爷一家消失了,猎人的机警又使他躲过了“自己人”的炼狱。直到十几年后,落实政策了,他才举家回迁故里,听人说他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里住了这么多年。
郑大爷是否还记得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的战友吗?真想知道他从天桥上掉下来的时候,向他放枪的“战友”是不是枪口也抬高了三寸。没有问过他。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梅 花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支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Prunus mume Sieb.et Zucc.,Armeniaca mume Sieb.),又名春梅、红梅、古称朹、枬(《尔雅》)、在漫天飞雪、万树凋零之时傲然盛开,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自古以来,梅花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欣赏,常列于中华名花之首。
然自古以来北方无梅,梅在江南,而今,在辽西的崇山峻岭中,人们发现了辽梅。
  茫茫努鲁儿虎山山脉,处于华北、长白和内蒙古三个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带,生长着各类维管束植物99科356属845种。在那群山起伏、奇石林立、层峦叠嶂的绿树林海之中,生长着无数的山杏树。漫山遍野的山杏花,演义了大山春天的香雪海;就在这平凡普通的杏林之中,人们惊奇地发现了一株杏林奇葩,那就是岁寒三友之一的“梅”。
  公元1965年的早春,正是乍暖还寒时节,满山红杏如火如荼,开的纷纷扬扬。有人在这漫山遍野的杏林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变异的杏树。枝干虬劲,枝条赤红,花瓣不是单层的五片,而是重叠的,花瓣多达32片,颜色粉红,浓过其它杏花,金黄的双雌蕊格外引人注目。公元1982年经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审定命名为“辽梅杏”,简称“辽梅”。
  “辽梅”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花蕾待放者如串串红玛瑙,半开者粉红相间,盛开者洁白如雪;点点花蕊金光闪烁,艳似山桃而不媚俗,红如杜鹃而不张扬;微风飘香,清新微苦,清目省神,沁人肺腑。尤其她那“一花双雌蕊,双子房,结双果”的特性,尤为奇特。
  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李秀华先生几经试验,成功地完成了“辽梅”的嫁接,并能够在寒冷的北方的野地越冬。建立了“辽梅”苗圃,现有一、二、三年及多年生苗木3000株。

          辽梅苗木园艺石材特供:
          联系人:李先生    联系电话:13942142916
          电子邮箱:ledishanren@126.com
          网址:http://www.l-mei.com/
                http://www.辽梅.com/
  • 秋夜星空
  • 发表于:2011/3/12 19:14:00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遇到什么有感触的事,就抒发一下,真是不错的习惯,得向您学习。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