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原创]年豆包

  • 踏雪寻梅
楼主回复
  • 阅读:8435
  • 回复:20
  • 发表于:2012/1/11 22:52:24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辽西年俗—年豆包*

文:刘志铁

图:寻梅

    在《辽西文学》上,曾看到过散文家刘志铁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

    年豆包就是过年时蒸的豆包。平时也蒸豆包,但平时蒸的豆包就叫豆包,不叫年豆包。年豆包和平时蒸的豆包所用原料大抵相同,但味道不一样。好多人都有切身体会,都说过,噫,咋就吃不出过年豆包那个味儿呢。我总结,年豆包所以比平时蒸的豆包好吃,原因有二:一是蒸的过程不尽相同;二是年豆包有年味儿在里面。年味儿是啥东西?是一种感觉。什么东西都可以搀假,都可以造假,但感觉这东西你搀不了假,更造不了假。没有就是没有,你想装也装不出来。按理说,年龄大了,生活也好了,盼年的心思就淡了。我不,我仍然盼。盼啥?盼的就是那种感觉。一样的东西,一旦搀进一种特别的感觉,那它就不是原来的东西了。比如豆包,豆包是一样的豆包,但搀进了年味儿的豆包,就不是平常的那个豆包了;不是平常那个豆包了,味道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很赞同作者的表述,年味赋予了粘豆包“年”的感觉,“年”究竟什么味儿?说不清楚,还是自己慢慢品吧。

    进入腊月,往乡下走一走,年豆包那诱人的香味开始弥漫并扩散开来,引得人不由得心痒痒的......


    辽西山村的农家院,总是这么满满当当的,透着丰收,透着喜庆,还有庄稼人本质的淳朴和热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烀豆馅儿 。。。

年豆包所须材料,是黏米面和豆馅。豆馅有好几种,黑豆,小豆,还有豌豆。黑豆个头大,黢黑黢黑的。小豆有两种,普通小豆和红小豆。普通小豆灰绿色,红小豆暗红色。豌豆是白色,有点像老品种的白棒粒子。其中最好的是小豆馅。小豆馅中又以红小豆为最佳。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蒸年豆包的黏米面。。

黏米面是黏米轧出来的面。黏米分大黄米和小黄米两种。大黄米是黍子碾出来的米,小黄米是黏谷子碾出来的米。两种黏米轧出来的面包出的豆包成色相差很大。大黄米面蒸出的豆包是焦黄的,有光泽,起亮皮儿;小黄米面豆包则较之发白发暗。补救的办法是,和面时兑一点姜黄。但兑了姜黄的豆包,黄是黄了,却仍然没有光泽,不用尝,一上眼就能看得出来。口感也大不一样。大黄米豆包有筋性,小黄米豆包则发囊发澥。黏谷子比黍子产量高,每亩要多产三二百斤。对于那些在土地上精打细算惯了的乡亲们来说,他们觉得种黍子不合算,产量低,不保打,地都弄瞎怔了。因此,虽然口味差些,但每年种黏谷子的还是很多。

发面是蒸豆包的第一步。面发得好坏,直接决定着豆包的质量。发面的活一般都由家里最勤快的人做。据说,人勤,面发得也快,蒸出来的豆包,暄腾,肉头,香甜中稍稍有一点酸味儿;懒人发面,面就迟迟不发,面发不好,蒸出的豆包就死咕叮耷的,还有一股脚丫子泥味儿。我们家年年都是父亲发面。鸡叫头遍就起来,母亲抱柴火温一锅水,父亲把事先刷洗好了的两个大瓷缸和两个大号瓦盆在炕头上摆好,然后用一个小一点的瓦盆和面。和好一团,用手托起,很萧洒地往缸里一丢,摔出一个很大的响儿。接着再和下一盆。天刚放亮,所有的面都和好了,装满了两个矮粗的瓷缸,还有两大瓦盆子。瓷缸和瓦盆子上面捂上大被子。正常情况下,中午的时候,就发起一气。发一气不行,面没发透。揣下去,太阳落山时,发第二气。再揣下去,等发起第三气时才算发好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蒸豆包用的笼叫枰屉。枰屉是用秫秸杆扎的。秫秸杆一根一根并排着用麻经儿勒在木称子上,再根据自家锅的大小,切成圆形。在我的老家那一带,豆包也叫饽饽。刚包出来的生豆包放在枰屉上,底下要垫上叶子。这叶子不叫“豆包叶”,叫饽饽叶。最好的饽饽叶是苏子叶。苏子叶的特点是,柔软,纤维少,用苏子叶做底叶蒸出的豆包有一种淡淡的苏子的香味儿。在生产队的时候,地头地脑年年都要种一些苏子,上工的人可以随手打苏叶。土地下放后,就没有人舍得拿出地来种苏子了。苏子的产量太低。不种苏子,就没有了苏子叶。人们就改用梨树叶做饽饽叶。梨树叶较之苏子叶有天地之别。梨树叶厚而硬,味苦,更可恶的是,用梨树叶蒸出的豆包总留下一层黑乎乎的底子。黄亮亮的豆包,却印着一块黑,就像本来应是美女的脸上却生着一块黑记一样,让人不舒服。后来,又有人改用棒子叶。棒子叶就是包着玉米棒儿的那层叶子。秋天扒玉米的时候,拣齐整的留下来,做饽饽叶。棒子叶做饽饽叶比梨树叶稍好一些,至少不会给豆包留下黑记,但较之苏子叶还是差很多。
我拍的这家蒸豆包的枰屉是铁丝做的,豆包叶是卷心菜最外层的叶子,现在也有图省事用大白菜叶的。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包豆包的是围桌而坐的几个女人。包豆包是一门技术,讲究手法。要面是面,馅是馅。要是面中有馅,馅中有面,把豆包包成了麻子脸儿或花打脸儿,就不好看了,来人客去的拿不出手。手劲要适度。上等手艺是既能把豆包包得溜光圆润,还不要攥得太死,里面要留一些空隙。这样的豆包蒸熟后,呈半塌状,吃着暄腾、柔韧。手劲掌握不好的,攥过来攥过去,把豆包攥成个实心面疙瘩,放到枰屉上啥样,蒸出来还啥样,俗话叫“立桩”的,咬一口一溜牙印子,死性。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装锅,烧火。
    北方农村的灶间一般都是一东一西两盘灶,两口锅。早些年,都是一锅一枰屉。两锅并用,一次出锅两枰屉。后来有人发明了一个“套锅法”,用干草拧两个一掐子粗的草圈。草圈大小与锅口相同,放在锅上,增加锅的容积和高度。底下放一个枰屉,枰屉上扣一个碗,碗上再放一枰屉,锅盖盖在草圈子上。这样,一锅顶两锅,省火又快捷。 

    烧火也是关键的一环。什么时候上猛火,什么时候变温火,什么时候撤火,都有说道。火小了,不熟;火大了,豆包蒸成了瘫巴鸡,趴在枰屉上起不下来。父亲是“老烧火的”,有经验。据父亲讲,主要是看气,气顶房笆了,就算到火候了。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到火候了,揭锅。 品尝。
一般家里有老人的,都先请老人尝尝豆馅甜不甜?面儿黏不黏。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踏雪寻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1 22:54:11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快吧,一锅年豆包就这样新鲜出炉了。感谢作家刘志铁先生的散文,让我借鉴很多细节的叙述。经作者同意,贴在这里为我的图片做注释。片子拍的粗糙,匆匆整理就发上来了,让坛友见笑了。大年在即,预祝建平在线的朋友们龙年万事顺意!大作连连!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达 哥
  • 发表于:2012/1/12 5:10:12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该贴非常强大。淋漓尽致!!!      没有再华丽的语言夸赞!!
  • 矿黄了
  • 发表于:2012/1/12 7:22:35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文笔和图片一样精彩,欣赏才女佳作。送分给你。
  • 怕瓦.落地
  • 发表于:2012/1/12 7:28:1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佳作,必须关注。
  • 胜美装饰材料
  • 发表于:2012/1/12 10:07:53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很好
  • 清风
  • 发表于:2012/1/12 17:09:57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年豆包之所以比平时的好吃,主要是经过冷冻保存。
  • 地主
  • 发表于:2012/1/12 17:54:30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片子不仅拍出了年味,更表现出拍慑者的摄影水平之高超,欣赏学习。
  • 杨羊
  • 发表于:2012/1/12 21:07:51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太有生活了,喜欢这类文章及图片。
  • 爱 谁 谁
  • 发表于:2012/1/12 21:29:21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图文并茂,相得益彰。建议加精华!
越是没潜越向前,潇潇洒洒每一天。
  • 乡村小虾
  • 发表于:2012/1/13 0:14:30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喜欢这个味!
  • 踏雪寻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1/13 8:43:58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小烛光
  • 发表于:2012/1/13 11:24:46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帖子太有质量了,向楼主学习。
  • jp沧浪之水
  • 发表于:2012/1/13 15:52:58
  • 来自:辽宁
  1. 1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年味十足。赞赞赞!!!
  • 网事随风2
  • 发表于:2012/1/13 20:58:12
  • 来自:辽宁
  1. 1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那个诗人
  • 发表于:2012/1/14 15:41:24
  • 来自:辽宁
  1. 1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让我感觉豆包中有浓浓的亲情
  • 为谁而美
  • 发表于:2012/1/18 14:45:51
  • 来自:辽宁
  1. 1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那幅图灶火都着出来啦,很可笑,也很担心,一定要小心。
  • 踏雪寻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10 20:49:37
  • 来自:辽宁
  1. 1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为了美,遭老罪 发表于 2012-1-18 14:45:51 :
那幅图灶火都着出来啦,很可笑,也很担心,一定要小心。

回复来迟,致歉。
灶火是一个影友故意弄的,为拍片有效果。呵呵,实话。您大可不必担心哦!
  • 踏雪寻梅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12/4/10 20:54:14
  • 来自:辽宁
  1. 1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那个诗人 发表于 2012-1-14 15:41:24 :
让我感觉豆包中有浓浓的亲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 シ帆音シ
  • 发表于:2012/4/10 22:51:36
  • 来自:辽宁
  1. 1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让我感觉豆包中有浓浓的亲情

看的馋了,我想吃粘豆包了
  • Sidney倚风若
  • 发表于:2012/7/17 17:20:43
  • 来自:江苏
  1. 2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太有那味道了。。。!!!!!!!!!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