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叶柏寿名字的由来

  • 赵得住
楼主回复
头像装饰卡
  • 阅读:19585
  • 回复:12
  • 发表于:2012/8/13 15:00:0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叶柏寿,一个非常富有诗意的名字。
    叶柏寿,一个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字。
    叶柏寿曾经是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所在地。就如沈阳之于辽宁。因为在建平百年县庆时写过一些材料,对建平的历史还是有一些研究。“建平”一名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因建平的属地原隶于建昌(今凌源县)和平泉 (今河北省平泉县)两县,遂取建昌、平泉两县首字而得“建平”之名。建平初建时县城并不在叶柏寿,而是建在旧称为“新邱”的现建平镇。之所以由原建平镇迁来叶柏寿,是缘于这里有方便的铁路交通。叶柏寿铁路是伪满洲国时期小日本修建的“锦古线”,由锦州经承德至京东古北口的铁路,于1933年4月开工至1936年6月竣工,后来又增修了由叶柏寿至赤峰的铁路“叶赤线”,于1934年3月开工1935年12月竣工。叶柏寿遂由不知名的蒙古小镇,一跃成为有两条铁路穿过的枢纽站,叶柏寿也真正地在全国叫响。
    建平县是于1954年7月南迁至叶柏寿,并正式掩盖了叶柏寿的光芒。
热河战役,日军攻陷叶柏寿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写过建平县的地图形象,建平县在地图上从正面看很像一只欲腾起奔跑的猛虎,如果你仔细观看会发现我的观察没有错,如果图放的更大一点效果更佳。后来我发现从另一个侧面看建平地图则像一个皮影人像的剪影,老虎的头部是她的发髻,如果牵强点说,这个图像更像是红山女神的侧影。
    我曾经先后在叶柏寿这个小城生活了近十个年头,虽然感觉到这个词喊出来很美,但从没有去探究这个词组或名字的由来。总是感觉它就在那里,至少千百年就在那里了,肯定有它的道理。叶柏寿读Yebaishou,很多人读成Yeboshou,听起来就不够好听。有些人甚至将叶柏寿读成Yebushou,不字读成阳平,寿字读成上声,听起来不够美也不够响亮,很缠人粘乎乎的感觉。我在朝阳师专念书时,我的一个英语老师说她在60年代念大学时,人们就忘了她的名字喊她小Yebushou,她说难听死了,弄得她整天很没有面子,大学结束了,她终于恢复了自己的姓名,她觉得天空都是蓝的了。
    那天还是在火车上听两个外乡人在谈论这个暴富的城市这个名字的来由。他们说不是建平县吗怎么还叫叶柏寿呢?
    有一个很懂行的人解释说,叶柏寿是小名,建平县是大名。那个人说虽然自己也不是叶柏寿人,但听人家讲,是因为叶柏寿原来是进关里关外的必经之路,原来这里有几户人家,只有一个小客栈,人来晚了,敲门叫宿,过往客人敲门叫“还收不收”,应答的人说:“客满,夜不收”。就这样,叫来叫去这个地方就被来来往往的人叫成了夜不收,后来雅致一点的就叫叶柏寿了。看来很多人现在还在叫Yebushou,还是有一些道理的。
    那外乡人有鼻子有眼儿地讲这么一个传说。
    后来就这个名字我还是咨询了一些人,也到网站上搜寻了一下,还真搜寻到了一些关于叶柏寿的消息和条目。虽然说法不一,但具体可以归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最权威的解释是:叶柏寿是蒙古语,意思是大房子。这里是蒙古乌梁海家族居住的地方(蒙西营子),有许多蒙古包,也有些土木建筑的大户住宅,所以称“大房子”。在蒙古语中,把蒙古包叫“噶尔”,把房子叫“板升”,就是“伊赫”的音转,意思是“大”。“柏寿”,也译“板升”,意思是“房子”。
    建平县因为曾经是喀喇沁右翼蒙古王爷的领地所以蒙古语地名还很多,比如:朱碌科,是蒙古语“聚力革”,意思是“心脏”。奎德素,意思是“肚脐”。哈拉道口,是“黑色的矿石”。喀喇沁,是“守护者”,也有做“做黑马奶的人”。以上说的是乡镇名,还有很多原始的村落的名字都是蒙古音,如笔者的老家章京营子村,章京就是一个官名,清代称秘书。还有其他的,如:长汉池,即“查干出鲁”,意思是“白石头”,乌兰乌苏,是“红水”。   
    第二种解释是:叶柏寿是古时候的一个驿站,被当时的人称为“夜不收”,取的是谐音。这个解释同我听到的那个很接近,只不过没有我听到的那个详细。
    第三种解释是:笔者又查到最早记录叶柏寿的《盛京通志》,据其记载,叶柏寿,原名“夜不收”。“夜不收”在明朝末年是军营侦探的俗名,当时曾在此村派遣侦察人员深入敌区探听敌情,他们夜里行动,白天潜伏。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村子叫成了“夜不收”。民国年间编修的《建平县志》已不见“夜不收”这个村名。
    第四种解释:这一个解释似乎是更为接近历史,解释说,1933年伪满洲国在此修筑火车站,因位置在叶柏寿(今万寿)村附近,便命名“叶柏寿车站”。后来村落发展较快,形成了较大的村镇,成为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叶柏寿”便成了该地的地名。为了区别,将原来的叶柏寿村名改称“万寿”。
    1938年,伪满洲国在此设立了叶柏寿村公所。1945年设叶柏寿区。1947年7月建叶柏寿县。1949年撤县建叶柏寿区。1954年建立建平县,1956年建立叶柏寿镇,镇依村名。
    第五种解释:来自一首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将叶柏寿、万寿、顺治沟、大柳树的名字来由都归纳其中,传说的大意是说:顺治回奉天祭拜祖先,叶柏寿是必经之路,那时此地尚无名字,顺治来到牦牛河畔,行路饥渴,来到一户人家,只见“黄的如金香味浓,白的象玉在碗中”。产生了“如若天天吃此饭,强似酒山肉海中。”的感慨,从此,此地就叫顺治沟了,苞米棒子因皇帝吃了,改称御米、玉米了;顺治一行路经现在的大柳树(蒙西营子)一段,看见一状如华盖擎天的奇异古柏,“盘根挽卷色似铜,好似地面腾黄龙”。动了心思,想移进宫中据为己有,想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未必有这么一出,顺治坐在上面,有如坐上了金銮殿的龙椅,不觉恍然入梦。恰逢此时,有一山野村夫向他请求名字,他就胡乱编了一句谎言,说此乃天机,不可泄露,说此地应叫“移柏树”,老汉耳背,就听成了“叶柏寿”了。而顺治顺手扔掉的柳树条历经百年就长成了大柳树,此地也就叫大柳树了,叶柏寿镇西街大队建在此地,但没有人叫此地西街,依然演习了古老的叫法叫大柳树,但大柳树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一顽童在过年时不慎玩火焚毁,如今大柳树荡然无存,小区高楼林立,记忆随着一代一代人的过去而成为过眼云烟;顺治继续东行,遇见护驾将军,一路人马高呼万寿无疆,从此万寿也有了名字。这个打油诗将叶柏寿一带的名字都囊括进来,也不是没有道理,历史上清代的前几任皇帝都曾经此地回到清朝的兴起之地祭祖,后来的皇帝就没这事了。
    大柳树于近代消失了,我相信柏树也确实是存在过,因为清代时,叶柏寿甚至朝阳一带,古树苍天,枝叶繁茂,水草丰美,是一个人间圣地,绝非现在的荒芜,后来,建承德避暑山庄尽砍辽西大树。而在建平县三家乡蒙古王陵至今还有几百个好几百树龄的松树、柏树。看来这个传说也有道理,如果是口口代代相传的,那真实性就更大了。传说与现实有些距离,也有相悖离的地方,如果说原来的万寿是叶柏寿,那大柳树之地就不应该是叶柏寿的辖区,总之历史已无法考究。
    历时在变迁,现在的叶柏寿也已经成了一个尴尬的名字。
    如今的叶柏寿已经改变了内涵和外延。
    随着建平县城区的不断扩大,随着建平县撤县建市的步伐加快,叶柏寿镇,这个完整的概念,也就是原来定义整个城区的概念被划成三个街道,如今整个城市已经不被叶柏寿所涵盖,叶柏寿缩成了一个极小的区域,叶柏寿被叶柏寿、红山、铁南瓜分了。叶柏寿委委屈屈地排在红山文化的红山后面。
    叶柏寿只留下一个在全国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叶柏寿火车站。这个名字虽然达不到地球人都知道的程度,只要常出外的人都会很熟悉。
    但如今这个响亮的名字的功能也正在被削弱,我曾在网上看见一些人在埋怨怨恨叶柏寿车站的衰退,如今它的功能和区位优势已经逐渐被锦州、朝阳等车站所代替,枢钮作用也在消失,很多职工都已经被重新分配到这个两个城市,甚至赤峰。很多人还不适应,铁路人说叶柏寿铁路成了铁路局生产力改革的牺牲品。叶柏寿,这个全国知名站点,或是中转站的功能正在消失,就像它在城市的功能一样,它在全国的响亮也将随着铁轨的延伸而变得喑哑。

    叶柏寿会不会因铁路兴也会因铁路的功能削弱而逐渐走向衰退呢?

    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叶柏寿火车站还保留着一个功能,那就是最后的蒸汽火车还在运行,这个可以成为一个旅游挖掘点的功能,在全国也不多见了。
    叶柏寿还曾有一样东西响遍全国,那就是叶柏寿火柴。
    那些设计粗糙有着各种系列火花的火柴曾经畅销全国,我想,那个时代的中国人都会用到叶柏寿火柴,或者用来引火做饭或点燃香烟或旱烟,叶柏寿火柴曾经是人们生活中共的必备品。时代在发展,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叶柏寿火柴被时代远远地抛弃在身后。曾经点燃遍地火种的叶柏寿火柴如今也被承包人改名为红山火柴,应景但很时尚。
    叶柏寿的名字还会流传下去,我想如果撤县建市时应该对这个名字有所考虑,之前盛传的红山市,虽然将红山文化考虑进来,但赤峰已经有红山区在前面了,我们不能邯郸学步,亦步亦趋,再说凌源也有红山街道,红山太多了反而没有突出红山文化的独特性。建平这个名字虽然已经有百年的历史,但在全国的知名度也不是很响。我想只有叶柏寿最符合建市后的需要,第一,它的历史很悠久,第二,它在全国很有名,第三,它叫起来很响亮,这就足够了。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个性签名过任务
  • 网事随风2
  • 发表于:2012/8/13 20:03:26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微笑
  • 发表于:2012/8/13 20:22:16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作为叶柏寿的人就该了解其由来
  • 达 哥
  • 发表于:2012/8/14 4:02:03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
  • 杜紫藤
  • 发表于:2012/8/14 8:00:24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远へべぺ山
  • 发表于:2012/8/14 15:32:10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有说“叶柏寿”只是兵站,不收留客商。客商只好到“蒿子店”、“张府店”、“王府店”一带去投宿。

还有就是“张府店”、“王府店”的“府”,不应该是这个“福”。
  • 潇潇春雨
  • 发表于:2012/8/14 16:10:18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力挺
  • 银月
  • 发表于:2012/8/14 18:37:58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haohao
  • 发表于:2012/8/15 13:42:39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 在水一方
  • 发表于:2013/1/2 10:25:08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好棒
  • 灅殇
  • 发表于:2013/4/23 21:14:12
  • 来自:辽宁
  1. 10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笑过人生
  • 逝水无痕
  • 发表于:2013/6/3 7:36:39
  • 来自:辽宁
  1. 11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李甲第
  • 发表于:2013/8/19 13:16:51
  • 来自:辽宁
  1. 12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自己故乡的由来典故真应该熟记于心。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