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御酒——建平锦隆宫

  • 建平文化遗产
楼主回复
  • 阅读:1565
  • 回复:9
  • 发表于:2012/8/27 7:24:26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辽西北半部的人,都知道建平县老官地乡生产一种白酒——“锦隆宫”。此酒不仅醇香可口,而且久负盛名。因为它是清朝乾隆皇帝亲自品尝、亲自命名的御酒。
御酒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据传,乾隆年间,山西一个外号叫张八狗子的人,出身酒坊世家,酿酒很有名气。只是因为身处酒乡,同行太多,难以发展。为了扩大生意,他只身来到热河行商。
酿酒,水质是关键。一路上,他品尝了很多井水,都不理想。这一天,他来到热河北部的老鸹地(即今天的老官地),发现此地水质上乘,是作酒的好水。于是便在那里建起作坊,开始制酒。
由于水质好,原料优,工艺高,产品出手不凡,立刻引起轰动。几经扩建发展,酒坊很快形成规模。占地十几亩,作工几十人。白酒很快遐迩闻名。近处的买酒人骆绎不绝,远处的客商车水马龙,特别到年节,白酒供不应求,客商常常等上几天才能如愿。
乾隆第四次东巡,来到热河承德府,府尹高兴地向乾隆呈上老鸹地的白酒。乾隆皇帝品尝之后,满口称好,大加赞赏。并欣然命笔,端端正正地题上“锦隆宫”三个大字。不过听了“老鸹地”名字后,稍为不快,便顺笔改为“老官地”。
今人不好理解乾隆题写“锦隆宫”三个字的用意。不过从字面可以理解皇帝的美好祝愿。“锦”是美,“隆”是盛,“宫”是五音之首。总的看来,是非同一般的赞誉之辞。府尹和众官员诚惶诚恐,惊喜万分,于是派人加急送喜,命地方官员前来接受赐封。酒坊主人张八狗子更是受宠若惊,他不惜重金,把“锦隆宫”三个御笔大字,用纯金制作镶嵌在长五尺,宽二尺,厚四寸的兰地金边的檀香木质的牌匾上。高高地悬挂在酒坊的大门前。
本来就十分红火的酒坊,这回借着皇威更加兴旺。真正成了“锦隆宫”。正所谓“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锦隆宫”兴旺发达了二百多年,后落入当地人刘氏经营,由于工艺不比,经营不善,很快每况愈下。建国后,“锦隆宫”几起几落,仍不见起色。只是到了八十年代,在党和政府地关怀下,又重振雄风。“锦隆宫”酒又开始以当年的品位,以当年的盛名跨出辽西,走向全国。
写到此,读者不禁要问:既然“锦隆宫”如此辉煌,那么当年的御体金字牌匾哪里去了?这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和文物部门所关心和寻找的。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文化部门工作。对“锦隆宫”这样的重要文物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笔者曾数次下乡了解情况:请七十多岁以上的老人座谈,进入个人家暗访,到老哈河两岸附近村庄调查。几经周折,经当地群众认证,得知匾上的金字已早年丢失,上面的铜戳落入当地一寡妇手里,可惜那人早已去世。剩下的檀香牌匾,文化大革命被列为“四旧”,封建流毒,弃之村野,谁也不敢收留和保存。“红卫兵”几次毁坏,都因檀香木质地坚硬而未能彻底毁掉。只是砸的破边少沿,面目全非,最后的残骸被一农民拿去,做了挡猪圈门子的插板,直至最后被烧火。
“锦隆宫”的牌匾已经消踪灭迹,留给后人的只有遗憾了。

                                                        作者:唐玉廷
  • 看看
  • 发表于:2012/8/27 7:49:19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原来有这个酒吧?
  • 怒放的生命
  • 发表于:2012/8/27 8:19:37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一切都是裕美的传说,乾隆怎么会来这里??包括朝阳的几个酒坊,都和乾隆扯上了关系,商利之下,什么都想的出来。
  • 回★味
  • 发表于:2012/8/30 11:20:29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这个酒是因为井水好而得名的,现在水井已经被填埋了!
  • 南宫天洛
  • 发表于:2012/8/30 13:47:13
  • 来自:辽宁
  1. 4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广告!鉴定完毕!
  • 秋夜星空
  • 发表于:2012/8/30 16:32:05
  • 来自:辽宁
  1. 5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怒放的生命 发表于 2012-8-27 8:19:37 :
一切都是裕美的传说,乾隆怎么会来这里??包括朝阳的几个酒坊,都和乾隆扯上了关系,商利之下,什么都想的出来。
这个不是商利,当年乾隆出行所经过的地方还真的有咱这几个县包括凌源朝阳,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还有一个偶然机会,我看过一本线装订的册子,也有记载。
  • 乡村小虾
  • 发表于:2012/8/30 21:30:56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南宫天洛 发表于 2012-8-30 13:47:13 :
广告!鉴定完毕!

不是广告。
因酒厂来钱显得慢,当年大家都玩命办理石厂赚钱,政府和个人都不重视它,锦隆宫酒厂早“黄”了,个别人家还藏有少许的“锦隆宫大曲”,想喝一口不容易了。
理石资源很快告罄,当地人只能上外地打工了;渐次又有人想起了锦隆宫,这正说明更具文化底蕴的酒厂比理石有魅力。
  • 爱 谁 谁
  • 发表于:2012/8/30 21:38:46
  • 来自:辽宁
  1. 7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不会喝酒的时候我品尝过“锦隆宫”,现在成为记忆啦。
越是没潜越向前,潇潇洒洒每一天。
  • 乡村小虾
  • 发表于:2012/8/31 20:44:07
  • 来自:辽宁
  1. 8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引用:原文由 爱 谁 谁 发表于 2012-8-30 21:38:46 :
不会喝酒的时候我品尝过“锦隆宫”,现在成为记忆啦。

  • 梦幻的飞鸟
  • 发表于:2012/8/31 22:22:43
  • 来自:辽宁
  1. 9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锦隆宫酒我喝过,1999年的事啦!特别好喝,但是酒厂已经黄了,现在亲戚家还有几瓶呢。可惜啊!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