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乾隆祭祖过朝阳

  • 红山居士
楼主回复
  • 阅读:11172
  • 回复:11
  • 发表于:2021/2/7 13:54:47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乾隆祭祖过朝阳

 

建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  刘志军



 

一、清朝皇帝谒陵概述


朝阳各市县民间关于康熙、乾隆私访的传说都很多:如凌源宋杖子康官营子达鲁万祥寺康熙私生子乌功禄传说;喀左北公营子乾隆收乌氏、圆成寺康熙驻跸植树之说、南公营子王府康熙驻跸之说;建平顺治沟顺治帝命名之说;康熙过猪山取名万寿之说;叶柏寿之名取自康熙移柏树之说;朝阳佑顺寺乾隆驻跸之说;北票大黑山铁树开花乾隆遇难之说;凡此种种,穿凿附会,以讹传讹,竟至以假乱真。

关于皇帝私访,据《康熙起居注》载:康熙五十六年四月十九日癸卯,康熙帝在石槽行宫就光棍孟光祖妄行欺骗一事,对左都御史徐元梦说:“微行之事,断乎不可。不但为人君者,即总督巡抚亦不可。如朕在外微行,何人不识?此特古来开创帝王,恐人作弊,昌言于外耳。书生信以为实,载于史册矣。”而乾隆皇帝做事处处以其皇祖为楷模。可见康熙、乾隆微服私访之事纯系子虚乌有。

清朝皇帝到盛京(沈阳)谒陵共十次(康熙三次:十年九月 、二十一年二月、三十七年秋七月;乾隆四次:八年七月、十九年七月、四十三年七月、四十八年八月;嘉庆两次:十年七月、二十三年七月;道光一次:九年八月),其中康熙三十七年谒陵到过建平一次;乾隆八年、十九年路过今建平县境两次,四十八年谒陵从凌源三十家子入境,沿今101国道一线到朝阳市,经北票牤牛营子,由九官台门进入义县。

    清朝皇帝盛京谒陵的主要路线:北京往东,经三河、卢龙、山海关、铁岭、开原、进黑龙江的雅克萨,然后转向东南经吉林到兴京(新宾)、盛京谒祖陵。或先到盛京再往北去,康熙十年、二十一年、乾隆四十三年东巡均走的这条御道。

东巡的另一条路线,是由围场往东北,沿西拉沐沦河东行,经黑龙江、松花江、吉林城,再往南至兴京又往西经抚顺至盛京。康熙三十七年与乾隆八年、十九年基本走的此条路线。乾隆四十八年是从惠迪吉门启銮,往东北经平泉、凌源、建平、朝阳、义县至盛京。返回时,则经北镇、高岭、山海关、卢龙、烟郊至京师的御道。这四次都从朝阳境内通过。

康熙帝对出巡道路没有太多要求,但地方官通常会采取措施进行修整、维护。从乾隆帝开始,对御道的要求严格起来,一般要取直,少走弯路,还要碾压坚实,让道路尽量平坦,并多备水缸,随时洒泼道路。

御道随地势宽窄不一,宽阔平坦的地方宽三丈六尺:两侧路帮宽三尺,中心正路一丈六尺,两旁马路各七尺。由各州县分段派人管理。每当皇帝率领大军路过,天晴时要督率人夫泼水防尘,阴雨时刮泥铺土。俗称“清水泼街,黄土垫道”。

康熙二十一年谒陵,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随扈,他在《鞑靼旅行记》中记载:为了保证皇帝和后妃们的通行,从北京城到辽东地区的终点处,所经之地,哪怕是最为偏僻的地方,也全都修筑了崭新的道路。道路宽约10英尺(约3.05米),跋山涉谷,逢河架桥,长达1000多里,尽量修筑得笔直平坦。投到道路两旁的土,被堆成1英尺高的规整的土墙,上面立有标示里程的路标。为了维护道路的完整畅通,在皇帝和后妃们经过之前,沿途均有人看守,不准任何人经过。因此,道路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晴天的时候就像打谷场一般平滑。与这些为皇帝和皇族们修筑的道路相比,我们欧洲天主教徒为祝祭搬运圣标而修整道路,其艰苦根本算不得什么。要知道,皇帝每次的旅行,都必须这样准备,而且归途还必须另修一条道路。道路两旁沿线都挂着绣着龙的挂帐,很像我们的帷帐。

《清实录》乾隆八年七月,乾隆谕曰:现出口所经辇路,皆向来通行大道,凡属临幸,皆应修治,并非开辟田畴,如遇宽广之处,则扈从人员在两旁行走,至狭隘之处,统归御道,并未将旧路开展有妨田亩。

皇帝巡幸很多工作要提前一年准备,不仅有严格的护卫制度,而且途经御路也很讲究。清代规定,皇帝所经之路的路帮宽三尺,中心正路一丈六,两旁马路各七尺,路面要坚实、平整,路面要洒水除尘,排场很大,扈从人员一般不少于一万二千。由于扈从王公大臣及兵卒丁役人众,所经州县无法安排上万人的食宿。因此,一行人都如同部队行军一样,帐篷、人吃马喂自带随行。

在扈从随行的南怀仁所写的回忆录中说:“根据里程,确定每日傍晚该抵达某地的河岸处,在堤上修建大量的小屋(帐篷,称帷幄)。每天早晨,天刚亮,拆掉这些小屋,将材料运送到前站”日暮,则由值班官员为皇帝及皇室人员,次递诸王百官选择宿营地点,一般官兵则“各按八旗的旗子安排位置。”

各驻跸的宿营地(也称中伙处)的距离则要按路程是否平坦,日行里数而定。有时八、九十里,有时四、五十里。平均日行六十余里,须晓行夜宿,骑马尚可,步行的兵丁及差役就十分辛苦了。

清帝塞外北巡谒陵的队伍非常庞大。定制为1.2万人,实际往往超过规定的人数,最多时达到8万人。每当宿营时,在行宫外要搭起上万座帐篷和蒙古包。乾隆在一首诗中曾经写道:“连营数十里,络绎山谷间”,说的就是这种场面。

回避是皇帝出巡时一般百姓要遵守的制度。清朝皇帝虽然要求臣下执行这一制度,但同时也希望接触百姓,显示天子威仪,所以通常都敕谕有关官员,要尽可能地让百姓在路旁跪伏观瞻,不可过多阻止。

二、乾隆四十八年谒陵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盛京谒陵。这一年,乾隆皇帝已经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一路上逢寺庙必亲诣拈香,每到一处均有诗作。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典故》:“上每日临幸之地,或诣神庙拈香……逐日恭纪於册。”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自北京启程,驻跸承德避暑山庄,本来计划七月十一日自避暑山庄启銮,担当年夏秋季雨水较多,道路泥泞,只好改到八月中秋之后启程。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记载如下:

五月甲寅,上幸避暑山庄,自圆明园启銮。庚申,驻跸避暑山庄,至八月乙亥皆如之。

六月丙子,谕:前经降旨七月十一日,自热河启銮,前诣盛京,恭谒祖陵。第今年节候较迟,是日正届立秋,尚在三伏之内,雨水方多,天气炎热,于扈从人员行李一切及驼马俱多未便,著改期于八月十六日启銮前往。回銮时,进山海关,祗谒东陵后,即由白涧、烟郊进宫。所有盘山、汤山等处道路,俱无庸豫备。

 又谕:此次盛京恭送册宝,原派之怡亲王等,于七月内先期至常家屯,途次祗候阿哥同往。今已改期于八月十六日。启銮前诣盛京。著怡亲王等,于八月十二日由京起程,以便计算。九月初二日到常家屯,会同前往。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朕本年前往盛京,恭谒祖陵。业经降旨改于八月十六日启銮,展期月余。则沿途豫备一切,更觉裕如。著传谕卓索图盟长喀喇沁郡王喇特纳锡第等,将朕经过喀喇沁、土默特一带,大营尖营桥梁道路等项,均著从容豫备。其应赴热河之蒙古王公等,毋庸于七月初间前来,仍照每年进哨之例,于七月下旬来热河看戏。俟朕万寿节后,应扈从者随行,余即令各回游牧。并传谕盛京将军永玮等,将山海关外一切豫备事宜,亦著从容妥办。

谕军机大臣等、此次由热河诣盛京。已明降谕旨。改于八月十六日启銮矣。所有派出后班随往之王公大臣、及各部院司员官兵人等,俱照向例于八月初十前后至热河。其七月份吏、兵二部月选官,亦仍照常例带赴热河引见。著留京办事王大臣,通行传谕各衙门知之。

壬午,谕:此次盛京恭送册宝,著派工部侍郎汪承霈前往。

八月十六,乙亥,上东巡盛京,恭谒祖陵,自热河惠迪吉门启銮。

谕:朕由热河前往盛京,恭谒祖陵,所有经过直隶、奉天、各州县,着蠲免本年地丁钱粮十分之五。该部即遵谕行。是日、驻跸崮山大营。

八月十七丙子,驻跸金家庄大营。

八月十八丁丑,驻跸乌里雅苏台和罗大营。

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十九日,自平泉进入凌源三十家子,经宋杖子、凌北,过牛河梁、叶柏寿、公营子、大平房、朝阳,由北票牤牛营子出九关台门入义县,去往盛京(今沈阳)祭祖,在朝阳市境内行程共九天、四百华里。
关注同城热点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本地热点话题
  • 红山居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1/2/22 14:14:58
  • 来自:辽宁
  1. 沙发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哈哈,放出来了。好!接着发续集,各位别着急,好多集呢!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盛京谒陵。这一年,乾隆皇帝已经是七十三岁高龄的老人了。一路上逢寺庙必亲诣拈香,每到一处均有诗作。清沉初《西清笔记?纪典故》:“上每日临幸之地,或诣神庙拈香……逐日恭纪於册。”

八月十六乙亥,乾隆皇帝自热河惠迪吉门(承德避暑山庄)启銮,经平泉进入朝阳境内,八月十九日进凌源三十家子,经宋杖子、凌北、过牛河梁、叶柏寿、公营子、大平房、朝阳,由北票牤牛营子出朝阳境入出九关台门入义县,去往盛京(今沈阳)祭祖,在朝阳境内共九天时间。


第一天、到凌源三十家子承禧寺、宋杖子万祥寺拈香,并驻跸达鲁万祥寺行宫。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八月戊寅,是日上驻跸达鲁万祥寺行宫

《乾隆帝起居注》八月十九日戊寅,上诣承禧寺、万祥寺拈香,驻跸达鲁万祥寺行宫

《钦定盛京通志》载诗二首:

其一《 承禧寺》

皇祖行冬狩,年年跸过斯。

一区瞻梵宇,两字额云楣。

兹益闾阎富,全无鸟兽滋。

欢欣迎老幼,累洽永承禧。

自注:康熙五十四年赐额

 

其二《驻万祥寺侧行馆有感》

精蓝倚碧崚,久矣阐宗乘。

诚意行馆建,憩躬驻跸凭。

栽培从幼者,许可一时应。

谁谓工才蒇,兹来侍末承。(注:蒇,音chǎn,完成之意)

却看尔子继,原是我孙称。

即境思人往,无端感慨増。

自注:喀拉沁达鲁地方旧有万祥寺,上年御前领侍卫内大臣贝勒晋封郡王扎拉丰阿,以朕今秋跸途所经此系旗分地,请于寺侧构行馆以备憩驻,虽不许诺而意甚诚恳,念系自幼教养栽培之人,难却其情许之。扎拉丰阿以今春病逝,因令其子丹巴多尔济袭封贝子。丹巴多尔济为皇三子之壻,原是孙辈也。

承禧寺在三十家子镇政府后院,正在重建,因2014年香客失火,险些烧毁大殿,所以闭门谢客。现存大殿前后两栋,东偏殿一栋。前栋火灾痕迹明显,用塑料布封闭;后殿保存完好;前殿两侧各有石碑一块,是凌源市政府所立文物保护碑。

 

“喀拉沁达鲁地方”,喀喇沁左翼当年管辖现在的喀左、建昌、凌源。达鲁,亦称打鹿、大鹿,蒙语肩胛骨,因此沟地形似肩胛骨。

由乾隆诗及其自注内容可以确定,乾隆驻跸地点不是在万祥寺内,而是在万祥寺侧行馆。

万祥寺保存完好,香火旺盛。

  

《凌源县志》:承禧寺,县西八十五里为北宫,又十里为南宫。清康熙五十二年,圣祖驻跸其中心,今三十家子,见有石佛一尊,露处荆莽间,乃赐帑银五十两,命喀喇沁左旗三巴拉石公建立庙宇,五十四年告竣,宏敞壮观,庙前舞台在树林中,赐今寺名,置大喇嘛管辖僧众,分二十四僧院,每院喇嘛三五人不等,今随式微,而完整如故。彼时蒙民于寺之南北筑室而居,旋又杂以汉户,遂以天子驻地名为南宫、北宫云。

   《塔子沟纪略》:北宫承禧寺,塔子沟西去八十五里为北宫又十里为南宫,康熙五十年间,圣祖仁皇帝行围驻驆于此,见有石佛露处于荆榛之中,因赐帑银五十两,命喀喇沁三巴拉石公建立庙宇,于康熙五十四年告竣,钦赐名为承禧寺。今大喇嘛拉克巴洛卜僧俊巴住持其地。彼时蒙民于寺之南北筑室而居,曾为圣祖驻驆之所,遂名为北宫南宫云。

《承德府志》《热河志》:承禧寺在县西九十里北宫,康熙五十年圣祖驻跸其地,发帑建立,赐承禧寺额。

《大清一统志》:承禧寺在建昌县西,康熙五十年圣祖驻跸其地,发帑建,赐名承禧寺。

《凌源县志》:万祥寺,寺在双庙东北十余里,东山阿中大物也,与金黄山汇善寺建筑工相等,两寺相距七十里,称一家焉。清乾隆八年,高宗诣盛京,取道热河,曾驻跸其地,赐名万祥寺。有宝座一,住喇嘛百余人。

县志中,乾隆八年之说是错误的,应为四十八年。

《承德府志》:万祥寺在县治东南三十里之大鹿沟,高宗驻跸其地,赐额曰万祥寺。
  • 红山居士
楼主回复
  • 发表于:2021/2/22 17:34:15
  • 来自:辽宁
  1. 板凳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待续

第二天、驻跸凌源市凌北莫胡店行宫(今凌钢附近莫胡店社区)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八月乙卯,是日,上驻跸塔子沟北行宫

《乾隆帝起居注》八月二十日乙卯,驻跸塔子沟北行宫

《钦定盛京通志》载诗一首:

《阵雨》

八月二十日

西北簇云起,须臾阵雨催。

行营已驻跸,别馆耐清陪。

婪热涤来爽,棼丝卷去雷。

山田收欲毕,利在洒途埃。

自注:是日驻跸塔子沟北,即今所改建昌县之北也。亦系扎拉丰阿旗分地,上年于此构作行馆以供清憩。

塔子沟北行宫,在凌钢一带。现遗址无存。据《凌源县志》记载:县北行宫故址,一名济尔哈朗营,清高宗驻跸处,在莫胡店迤北。清光绪二十年尚有颓房十余间,今悉成田垄,无复遗址可寻也。

济尔哈朗,蒙语安乐也。塔子沟北行宫又名济尔哈朗行宫,按理《起居注》《清实录》《钦定盛京通志》都应该有记载,而实际都记录为塔子沟北行宫。

当地传说:清同治七年,建昌县衙接到承德府公文并附有建昌县三官营子(今庙东村)地形图和龙穴的详细图,另有寺庙图一份。责承建昌县按图在龙穴之上建喇嘛寺庙一座并赐名《普善寺》,以镇“五龙献宝”之龙脉。建寺资金由官筹民助,拆除塔子沟皇家行宫做建寺所用的材料。普善寺建成后由陈家每三代出家一人为僧,做普善寺的主持,管理寺里一切寺务。 同治八年(1768年)开工,经数年告竣。

这个传说是站不住脚的,其一、县志记载“光绪二十年尚有颓房十余间”,时间与此不符;其二、《凌源县志》寺观篇载,“普善寺在邑南平坊子村,清康熙年建”,地址与此不符。

现在只能在地图上找到莫胡店了,凌河桥东到凌钢一带大片区域都叫莫胡店,但是到实地去只找到一个叫莫胡店派出所。

待续
  • WXIDr920vpbA2178
  • 发表于:2021/2/23 16:00:40
  • 来自:辽宁
  1. 3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等候中
  • 秋 枫
  • 发表于:2021/3/7 4:48:29
  • 来自:辽宁
  1. 6楼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难得的历史资料,等候中……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