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转贴]房价药价

  • 春之声
楼主回复
  • 阅读:2089
  • 回复:1
  • 发表于:2006/7/6 9:51:42
  • 来自:辽宁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建平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日常生活的开门七件事,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基本需求。当我们不再为七件事发愁时,却发现要日夜为基本需求而担忧。尤其是住房和医疗,已经早已和教育一起,成为悬挂在生活在大中城市市民头上的三把剑,时刻消磨人们已所剩不多的快乐。

 

  药价和房价,不仅是老百姓心中的痛,还是眼中的闹剧。这剧越来越混乱,但不好看。悲惨的底层百姓、邪恶的奸商、贪婪的利益分食者、以人为本的中央、态度暧昧的地方、狂躁兴奋的媒体、忧郁偏激的学者、躲闪的“有关”部门、真假莫辨的数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兴奋过了,调控过了,努力过了,发泄过了,山还是那道山,梁还是那道梁,看病依然昂贵,房子依然是天价,而且价格还涨了!

 

  又是一轮调控,又是一轮争吵。中央震怒,地方忙乱,媒体鼓噪,其效如何?看来不乐观。调控手段差不多用完,效力也呈强弩之末,方法反而有些错乱,这次还出了90平米不少于70%的荒谬规定。

 

  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此症不是仅仅指表面的症状,而是指内部的病因。只有透彻分析疾病产生的机理,掌握发展的规律,才能系统地、全面地下药。现在的状况,恰恰是都是去手忙脚乱地下药,而没有理性地找出致病的原因,或是有人知道,而无法、无力去扭转大的趋势。

 

  看病难不是药价的问题,买不起房也不是房价的问题。房价和药价的背后是政府投入不足和监管缺位的问题,政府缺位的背后是政府管理理念和职能转变没有符合时代要求的问题。

  

  药价高企是卫生投入不足的一种必然反应。不要说我们财政能力不足。印度GDP比我们少很多,人口也不比我们少多少,政府照样背起了全民公费医疗的重担,负起了该负的责任。从解放到80年代,那时中国多穷,可从农村到城市,人人实现了病有所医。一个国家的卫生投入费用是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的,我们的问题是年年写在施政报告中应由政府投入的部分,往往只能实现很小的零头。

 

打个比方,对于一个公立医院,每年财政应投入300万,没钱,怎么办?不给钱,给政策。给什么政策?给收费的政策,给以药养医的政策。这政策是医院最高兴的。有了尚方宝剑,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动物园的老虎真心希望的,不是每顿一样的单调的几只鸡,而是能打开笼子,让它想吃什么吃什么。医院这只老虎出笼了。重复检查、昂贵的仪器、抗生素滥用、乱收费、红包………这些都是老虎吃人的爪牙。什么救死扶伤,什么医德医风,在现实的利益诱惑面前,早如遮羞布一般抛到脑后了。结果是皆大欢喜,政府不用投钱,还收回一部分;医院盖高楼、买仪器;医生高福利、高收入;医药公司高利润高回报,只是苦了食物链的下端-老百姓。

 

药价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顽固的利益链条。美国区区只有数家大的制药公司,中国有6000家,还有数不清的医药推销代表。本来应是维护公平秩序的地方政府、卫生部门,也借各种检查、认证、评比、税收混入链条之中。

 

房价也如药价。房子有两种属性,一是保障的功能,这是遮风避雨的基本属性;二是投资功能,具有保值增值的属性。两种属性对应了不同的产品、不同的群体。

 

对于居住的基本功能来说,作为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的政府理应负起责任。既然走市场经济路线,市场的竞争和资源配置难免会使部分参与者沦落为弱者,再发达的国家和社会都会有贫困人口。政府要为每一个公民架起保障网,拖住社会的底线。用税收、转移支付来帮助这部分的人。具体的就是兴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租或以成本价卖给低收入者。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买不起房子是现实而无奈的选择,不是把房型降到90平方就能解决的。香港就有“公屋”和“居屋”之分,前者出租给穷苦百姓,后者以低价卖给低收入者,至于一般的市民,可以用市场价购买商品房。各得其所,社会才能和谐。

 

这部分政府要投入多吗?土地是国家的,理论是免费的。关键是政府的理念、施政方向和投入的魄力。

 

投资属性是商品房的另一个特征。现在的房价不断升高,一部分是人们收入增加、财富不断积累的刚性需求推动的,一部分是因低利率、货币充足且投资渠道狭窄造成的。好地段永远是好地段,好房子永远是好房子。有一定积累的人出于趋利避害、避免通货膨胀损失而投资房产,是合理而理性的选择。这部分可以让市场发挥作用,房产商只要能找到顾客,卖的出去,就要让他尽情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想居住高档房屋的人,就要掏更多的钱,只要他的资金是劳动所得,住多大的别墅都行。政府可以收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税收以发展其他的民生事业,或补偿低收入者的居住投入。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财富不断积累,产品不断更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现在是鼻子、眉毛一把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混淆了产品的两种属性,胡乱下药。地方政府卖了地,收了钱,不投入民生和保障事业,民怨沸腾之时就用舆论转移到“黑心”开发商这边。调控也变成了又一轮搜刮的道具。4月份涨0.28贷款利息,银行免费得到了220亿的收入;涨契税,收营业税、所得税,两年变五年,五年前可是大力鼓励民众卖房的,收税收到手软,也收到眉开眼笑,老百姓凭空脱了一层皮。

 

去年的调控,目的是降房价,可方法是收紧土地供应,收紧银行贷款。需求在上涨,却压缩供给,傻子都知道结果会如何。一年下来,除了上海,全国疯涨。又调控,却出了90平米套型不少于70%的规定,令人啼笑皆非。难道中国人就该住90平米以下的房子?房子小了,单价可以上去吗。按照停止供应别墅用地现有别墅要涨价的规律,90平米以上的房子以后必然要涨。而且如果真的每个项目都照此比例开发,势必造成城市发展的衰退。开发商也不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老百姓不能住上理想的住宅。

 

肇始于2003年的宏观调控,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可说是一招接一招,花样百出。从“新八条”、“旧八条”、“121文件”、“831大限”,到“国六条”、“十五条”,还没加上各地方政府的细则、规定、指引。要是把所有条款数都加起来,差不多是“每周一条”了。总是想用“看得见的脚”去踩那双“看不见的手”,这哪里还有市场的影子?哪里还有市场经济的观念?

 

要解决药价和房价,政府就要负起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能与民争利,干涉市场。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只有打造一个面向民众、维护公平和秩序的服务型、现代型政府,才能真正解决房价和药价的问题。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